戏人鱼美元暗游的黑一场比特币内0万存池里的价值食
作者:Tal Be'ery,ZenGo联创兼CTO | 编译:金色财经小奏 最近比特币网络上演了一出令人毛骨悚然的"抢钱大战"——一群潜伏在区块链深处的机器人,就像黑暗森林里的猎手,专门捕食那些使用不安全地址的交易。说实话,当我第一次发现这个现象时,后背直冒冷汗。 这件事要从11月23日那笔震惊币圈的天价交易说起。有人居然为了一笔价值200万美元的转账,支付了83个比特币(约300万美元)的手续费!表面看这像是个手滑输错数字的低级错误,但我们的调查发现,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加精密的犯罪网络。 记得2020年那篇轰动业界的《以太坊是一片黑暗森林》吗?当时大家都以为这种"内存池狙击"只存在于以太坊。但事实证明,比特币网络中同样潜伏着这样的"数字食人鱼"。更可怕的是,它们可能存在于所有主流公链之中。 受害者最初在推特上声称自己是被黑客攻击了,还拿出了数字签名作为证据。但当我们用mempool.space这样的区块浏览器深挖这笔交易时,发现了很多蹊跷之处: 首先是这个"父子支付"(CPFP)的细节——超额手续费交易居然是冲着另一笔未确认交易来的。更诡异的是,手续费正好占总金额的60%,这可不是手滑能解释的。再加上RBF(费用替换)功能的禁用,一切都指向一个精心设计的自动化抢劫系统。 我们团队当时提出了三种假设: 第一种可能是用户真的手抖输错了数字。但这解释不通为什么会有这么精确的60%费用比例,以及复杂的技术操作。 第二种可能是私钥被盗。但RBF竞争这个细节说明知道这个私钥的不只一方。 最后我们想到了最惊悚的可能性——这些地址的私钥本身就是可预测的!想象一下,如果有人用"Brian-wallet"这种弱密码生成私钥,或者使用32位这种过小的随机数,黑客就能批量生成这些"预测地址"。只要资金进入这些地址,潜伏的机器人就会立即发动攻击。 为了验证这个疯狂的想法,我们决定做个实验。在Ian Coleman的工具网站上,我们故意生成了一个熵值只有1的"弱鸡私钥"(生成的助记词基本上都是"abandon"这个词)。然后把10美元打到了这个地址bc1q4jgysxyym8yvp6khka878njuh8dem4l7mneyefz。 结果让人不寒而栗——不到一分钟,就有人用5美元手续费(50%费率!)把这笔钱转走了。更精彩的是,我们还目睹了四个机器人之间的RBF竞价大战,最高出到了9.87美元,简直是要把猎物生吞活剥的架势。 这件事暴露了加密货币领域一个长期被忽视的安全隐患——私钥生成的质量问题。大多数用户根本不会想到,他们使用的钱包可能在用不够随机的方式生成私钥。更可怕的是,用户根本无从验证自己私钥的随机性。 这让我想起了网络安全领域的一句老话:最危险的安全漏洞,往往存在于那些被认为理所应当的地方。在这个案例中,看似基础的私钥生成机制,反而成为了整个系统中最脆弱的环节。 要解决这个问题,可能需要从根本上重新思考钱包的架构设计。也许我们需要引入多方计算等技术,通过增加参与方来分散风险。毕竟在数字资产的黑暗森林里,单打独斗实在是太危险了。一场价值百万的数字围猎
三种可能性,一个真相
钓鱼实验:10美元引发的血案
钱包安全的致命盲区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以太坊活跃地址反超比特币:一场无声的革命正在发生?
- 以太坊ETF获批之路:一场监管与市场的双重博弈
- 当草泥马遇上区块链:Space Alpaca如何重新定义链游体验
- 比特币强势反弹:9月8日行情预测成真
- 鲸鱼悄悄囤货,比特币大佬玩出新花样!市场风口你嗅到了吗?
- 美联储加息与否,比特币7万美元目标雷打不动
- 当赛马遇上区块链:SRC如何重塑传统赛马业的游戏规则
- SHIB投资者泪崩:一个月蒸发18.5亿,九成持有者血本无归
- Cathie Wood的投资哲学:如何在加密市场中发现下一个风口?
- 隐私与监管的博弈:Vitalik新论文引发的深度思考
- 烈日下的守护者:王老吉药业用行动诠释企业温度
- 比特币走势观察:牛市真的要来了吗?
- 8.26币市观察:比特币空头掌控局面 警惕最后一跌
- 区块链世界暗流涌动:谁在主宰真正的用户战场?
- 9.13市场观察:交易这回事,说白了就是跟自己较劲
- 当香蕉枪变成哑弹:从Banana Gun事件看智能合约审计的重要性
- 92亿比特币深埋垃圾场12年:一个人的财富救赎与区块链荒诞剧
- 比特币市场暗流涌动:本周或是黎明前的最后黑暗?
- 比特币ETF: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的碰撞
- 比特币活跃度飙升背后:CPI数据能否成为牛市催化剂?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