掉币江稳定为何总是湖和D链子
作为一名长期观察加密货币市场的分析师,我发现稳定币之间的稳定性差异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。最近标准普尔全球的一份研究报告给我带来了不少思考:为什么同样是锚定美元的稳定币,USDC和DAI的表现就比USDT和BUSD差这么多? 研究团队花了两年时间跟踪五大稳定币的表现,结果令人惊讶。还记得去年3月硅谷银行暴雷那会儿吗?当时USDC一度跌到0.87美元,让不少投资者惊出一身冷汗。这可不是个案,数据显示USDC和DAI就像两个"问题学生"——不仅脱钩持续时间长(USDC最长23分钟低于0.9美元),而且发生频率还特别高。 相比之下,USDT的表现简直可以用"稳如老狗"来形容。两年间它只跌破0.95美元一分钟,这种稳定性简直让人怀疑Tether是不是给美元上了保险。BUSD更是离谱,在研究期间连0.975美元的门槛都没跌破过。 我仔细研究了背后的原因,发现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。USDC那次大脱钩,就是因为Circle把33亿美元储备放在了硅谷银行。这个决定现在看来简直是个灾难——当时MakerDAO还用31亿美元的USDC做DAI的抵押品,结果一损俱损。 这让我想起一个老套但管用的道理: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。USDT之所以稳定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采取了更分散的储备策略。虽然Tether经常被媒体唱衰,但事实证明它的风控做得确实有一套。 看看今年的数据就知道投资者更信任谁了。USDT供应量暴涨25%,现在占整个稳定币市场67%的份额。反观USDC,供应量直接腰斩,市场份额缩水到21%。这就像一场无声的投票,投资者已经用真金白银做出了选择。 研究报告最后说得很好:维持稳定币挂钩需要良好的治理、充足的抵押品,更需要市场信心。在我看来,USDT的成功某种程度上也是"幸存者偏差"的体现——经过这么多年的质疑和考验,它能活下来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。 不过话说回来,稳定币市场还远未成熟。USDC和DAI的教训告诉我们,在这个行业里,光有技术是不够的,如何建立持久的信任才是真正的难题。作为投资者,我们或许应该更关注这些稳定币背后的"软实力",而不仅仅是盯着那1美元的锚定价格。数据不会说谎:USDC和DAI的"脱钩综合征"
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它们?
市场正在用脚投票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谁说散户没资格吃肉?Pre-IPO代币化正改写私募游戏规则
- 11月非农数据前夕:普通投资者的操作指南
- 币圈小白如何避免被割韭菜?十年老韭菜的血泪总结
- 香港Web3盛会季:一场不容错过的区块链狂欢
- 加密市场暗流涌动:下一轮牛市前的布局指南
- 比特币或将迎来史诗级暴涨?华尔街进场或是关键契机
- 我的币圈心路历程:从追涨杀跌到价值投资
- 8个实战经验教你如何抓住下一轮加密牛市的机会
- Chainlink研究报告深度解读:LINK代币真的能翻20-30倍?
- 数字资产时代的财富密码:为何UN Global值得信赖
- 新加坡再启数字金融野心:严监管下重振加密中心地位
- 加密货币年底行情前瞻:三大关键驱动力深度解析
- 比特币年末行情预测:是触底反弹还是继续探底?
- 比特币暴跌3%背后:金融市场暗流涌动,谁在闷声发大财?
- 当加密市场迎来爆发:一位老韭菜的山寨币投资心得
- 比特币减半倒计时:普通投资者的最后窗口期
- 比特币再攀高峰:市场沸腾中仍需保持理性
- 比特币生态的破局者:RGB协议能否超越Ordinals?
- 11月3日BTC/ETH合约深度解析:市场调整中的理性抉择
- 比特币Layer2发展史:一场长达6年的技术长征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