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朋e的友圈变成中国h和困局交易所
想象一下,你关注的网红大V突然变成了"股票",粉丝们可以像炒股票一样买卖他们的社交价值,这听起来是不是很魔幻?最近风靡海外的Friend.tech和TimeStore正在玩的就是这套"社交金融化"的把戏。 我最近花了不少时间研究Friend.tech这个平台,它的玩法实在让人大开眼界。简单来说,就是把Twitter大V变成"可交易资产"。用户用ETH购买大V的"keys",相当于买入了这个人的社交价值。有意思的是,keys价格会随着买卖波动——买的人多就涨价,卖的人多就跌价。 还记得我上周看到的一个案例:某知名加密货币分析师在Friend.tech上的keys价格从0.1ETH飙升至3ETH,仅仅用了48小时。这让我想起去年NFT头像炒作的疯狂场景,只不过这次炒作的标的物变成了活生生的人。 TimeStore的玩法更接地气,它把大V的时间打包成"数字商品"进行买卖。比如你可以购买某位创业导师的1小时咨询时间,或者某位明星的15分钟视频通话。这种模式让我想起2017年昙花一现的"秒啊"平台,只不过加上了区块链的外衣。 但问题来了:这些平台在中国能玩得转吗?作为一个见证过P2P网贷兴衰的业内人士,我不得不说前景堪忧。还记得2017年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《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》吗?这份文件基本上给这类"社交代币"判了死刑。 最让我担心的是其中的金融风险。试想一下:某位大V的keys价格被炒高后突然暴跌,那些高位接盘的粉丝岂不是要血本无归?这种模式很容易演变成传销或非法集资。去年某数字藏品平台的暴雷事件还历历在目,当时不少投资者损失惨重。 有趣的是,TimeStore宣称要"全员出海"。但根据我的法律界朋友分析,只要主要用户是中国公民,或者资金来源于中国,就难逃中国法律的监管。这让我想起几年前某境外赌博平台的案例,最终还是被中国警方一锅端。 说实话,作为一个科技爱好者,我很欣赏这些平台的创新精神。它们确实探索了社交价值变现的新路径。但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互联网金融整顿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提醒:在中国市场,合规永远是第一位的。 这让我想起马云说过的一句话:"创新要在监管的红线内跳舞。"对于想要试水这类模式的创业者,我的建议是:多研究工信部《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少碰代币发行这些敏感领域。毕竟,与其在灰色地带冒险,不如寻找更稳妥的创新路径。社交+金融的疯狂实验
中国市场的特殊挑战
监管红线的警示
创新与合规的平衡术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香港即将迎来Web3开发者的狂欢盛宴
- 行情高位震荡:11月13日币市深度观察
- 当比特币变成数字画布:一场背离初衷的资本狂欢
- 从meme币到1美分传奇:SHIB实现翻盘的三把钥匙
- 以太坊又双叒叕跌了?这次真的见底了吗?
- NFT DApp:打开数字收藏品世界的神奇钥匙
- 牛市临近,这份Polygon交互攻略让你轻松赚取第一桶金
- 当DeFi遇上RPG:Illuvium(ILV)在HotsCoin开启奇幻冒险
- 比特币的中场休息:美国经济数据给加密市场踩了脚刹车
- 11.17市场如期回调 白盘或将迎来超跌反弹
- 当金融科技遇上绿茵传奇:CoinW携手皮尔洛开启跨界新篇章
- 北美数字货币监管面面观:为何加拿大投资者的资金更安全?
- 加密世界的三大前沿观察:当AI遇上区块链会发生什么?
- 区块链晨报:大佬动向、市场暗流与监管新风向
- 当江南水乡遇上元宇宙:西溪湿地玩出新花样
- PayPal的加密变革之路:让金钱真正流动起来
- 当支付巨头争相布局区块链:Stripe与Circle的Layer1暗战揭开序幕
- 2023WE WILL无畏:一场Web3创业者的狂欢派对
- 加密货币与恐怖融资的迷思:事实远比想象复杂
- dYdX v4深度剖析:代币经济学的革命性升级与未来价值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