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 美密松国却给加币绑稳定最严咒准备祭出紧箍
这两天金融圈都在热议香港刚实施的新规。8月1日起,号称"全球最严"的香港稳定币监管条例正式落地,让不少加密从业者直呼"压力山大"。说实话,看完细则我真替那些想做稳定币的企业捏把汗,这门槛简直高得离谱。 记得7月29日那天,香港金管局一口气发布了四份配套文件,我都看傻眼了。从反洗钱到发牌制度,条条框框写得明明白白。但最要命的是,要求发行方不仅要实名认证用户,还得保留5年以上数据,连匿名钱包都不能用。金管局的陈景宏助理总裁说得挺委婉,说这是"风险为本但谨慎"的监管方式。要我说,这哪是谨慎啊,简直是把稳定币当成银行来管了。 最尴尬的是跨境支付场景。试想一个老外拿着香港稳定币去便利店买东西,店家还得先验证他的钱包实名?这操作简直反人性。难怪业内都说,这规定基本上把中小玩家都筛出去了,最后能玩得动的估计只有那几家大银行。 更可惜的是,这么一来香港稳定币基本告别DeFi生态了。现在谁还用实名钱包玩DeFi啊?看看USDT、USDC在全球的流通性,香港稳定币这限制一出,竞争力直接打了个对折。 有意思的是,就在香港收紧的同时,美国那边却在酝酿给加密市场松绑。从透露的信息看,SEC这次是真打算给区块链行业开个口子。 首先是把加密资产重新分类,给空投、ICO这些常见玩法立规矩。这招挺聪明,不像以前那样一棍子打死,而是分情况监管。其次是承认DeFi的合法地位,这简直是给去中心化应用发了"免死金牌"。最让我意外的是要搞"超级应用"概念,合并牌照制度。以后可能一张牌照就能做多种业务,这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。 还有个"创新豁免机制"特别有意思。新项目可以不完全合规就先上线,但得定期向SEC报备。这就像是给创新项目开了个"试验田",既控制风险又给发展空间。 看着香港和美国的监管方向,我算是明白了什么叫"冰火两重天"。一个往死里管,一个想办法疏通。这让我想起6月份新加坡那波"Web3退坡潮",当时也是严监管把不少项目吓跑了。 现在的情况很明显:美国想当加密世界的中心,用相对宽松的环境吸引全球项目;而亚洲这边更看重风险防控。这种分化短期内只会越来越明显。我在想,或许未来真的会出现"美国主攻、亚洲防守"的全球加密格局。 不过话说回来,监管就像走钢丝,太松容易出事,太紧又扼杀创新。香港和美国走了两个极端,谁对谁错还真说不准。但有一点很确定:全球加密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,而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。香港:把合规做到极致
美国:准备给加密开绿灯
东西方监管走向两极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市场即将迎来关键拐点?FTX资产清算风波下的投资策略
- 市场观察:LUNA系资产消息面剧烈震荡,比特币期货现牛市信号
- 昨晚行情太给力!跟上操作的朋友都赚翻了
- 比特币正在华丽转身:从野孩子到华尔街宠儿的蜕变
- 学术殿堂卷入金融丑闻:斯坦福大学被迫退还FTX巨额捐赠
- 币圈地震:赵长鹏案牵出孙宇晨,加密巨头们的囚徒困境
- 从币安风波看加密货币革命:新贵如何撼动金融旧秩序
- 一个老VC的血泪教训:投资圈里的贪嗔痴陷阱
- 熊市的最后阶段:守住筹码就是守住未来
- 牛市淘金术:一位老司机的流量选品指南
- 比特币生态突围战:BRC20如何打破数字黄金的桎梏
- OpenAI董事会需要冷静思考:人工智能的未来不该仓促决定
- 8.25数字货币市场观察:比特币遇阻回落 以太坊创高后跳水
- 币安惊天大和解:43亿美元天价罚单背后的权力游戏
- 加密货币市场:波动中的机遇与策略
- 我的零知识证明学习心路历程:一个过来人的经验分享
- 加密货币市场狂欢:比特币剑指13万大关,山寨币行情即将爆发?
- 一个币圈老韭菜的血泪自白:我是怎么从3万做到200万的
- 币市风云:11月25日市场观察与交易心得
- 当暴富梦遇上割韭菜:如何避开无牌交易所的陷阱?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