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香然可密之梦依港加期之后风波
最近JPEX暴雷事件闹得沸沸扬扬,让不少人开始质疑香港发展加密货币的决心。说实话,作为业内人士,我倒觉得这次事件反而凸显了香港监管框架的前瞻性。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想想:哪个新兴行业在发展初期没有经历过阵痛?关键是要从中吸取教训。 记得9月中旬那个周末,我的加密圈子都在疯传JPEX突然提高提现手续费的消息。说实话,看到这个操作我就知道要出大事了。果然,上千投资者被套,预计损失高达10亿港元。这事确实闹得很难看,我有个做传统金融的朋友还调侃说:"香港已经有赛马会了,何必再搞个Web3赌场?" 但是,正如2008年次贷危机催生了更严格的金融监管一样,JPEX事件反倒是给了香港一个完善监管的好机会。我们的发牌制度就像是一把筛子,能把不合格的参与者挡在门外。说实话,如果没有这次事件,可能很多人还意识不到监管的重要性。 最近和几位基金经理聊天,发现他们现在谈加密货币的口吻完全变了。以前都是"比特币能涨到10万吗"这样的投机性话题,现在讨论的却是"如何用区块链优化跨境结算""资产代币化的合规路径"这样的专业议题。 有个特别有意思的例子,香港金管局最近在搞代币化绿色债券试点,这可不是什么空气项目,而是有真实价值的环保资产。证监会也在紧锣密鼓地制定投资产品代币化的细则,这些都是实打实的进展。 说到实际应用,不得不提东南亚的Grab。这个拥有1.8亿用户的"超级应用"最近上线了Web3钱包,用新加坡元稳定币就能直接消费。我上周在新加坡出差时特意试了试,买杯咖啡的体验和普通电子支付几乎没差别。这种接地气的应用,才是加密技术真正该走的方向。 在基础设施方面,我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研发智能合约钱包、MPC多方计算钱包这些专业级产品。为什么?因为机构客户来了,他们对安全性和合规性的要求可不是散户能比的。 说实话,我很怀念2017年那种全民炒币的狂热氛围,但这种非理性繁荣终究不可持续。现在的市场正在经历一场蜕变,就像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重生。AI之所以能获得机构青睐,不就是因为它能创造真实价值吗?加密技术同样需要证明这一点。 虽然JPEX事件给行业抹了黑,但稳定币的发展、支付场景的拓展、现实资产代币化的推进,这些都是看得见的进步。在我看来,香港的加密雄心不会因为一次挫折就止步,反而会在规范中走得更远。 (作者系全球顶尖加密托管服务商Cobo首席运营官)危机中的转机
机构玩家的入场信号
科技落地的真实案例
泡沫褪去,价值凸显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Qubic上演惊天逆转:51%算力攻克门罗币背后的商业逻辑
- 比特币生态突围战:BRC20如何打破数字黄金的桎梏
- 传统金融与Web3的完美邂逅:NPC技术升级拥抱RWA新蓝海
- 当GameFi遇上社交裂变:Fren Pet火爆背后的安全启示
- 当狂欢退去:我们正在见证加密市场最艰难的时期
- 加密教母发声:监管困局下,行业亟需突破性共识
- 香港金融监管风向标:区块链分析工具已成合规标配
- BLUR火上浇油!币安上线引爆暴涨,大佬们为何疯狂囤货?
- 30块解锁周杰伦的音乐元宇宙,这波情怀营销值不值?
- OpenAI权力游戏的背后:一场关于AI未来的理念之争
- 2024年NFT产业十大趋势:一位深度参与者的真实观察
- 币圈求职避坑指南:你必须知道的法律红线
- 鲍威尔放鸽引发市场狂欢,为何ETH成为最大赢家?
- 一个币圈老韭菜的血泪自白:我是怎么从3万做到200万的
- Filecoin(FIL)能否上演王者归来?存储赛道黑马蓄势待发
- REITs研修班圆满收官:金融精英共话不动产证券化新纪元
- 风暴中的币安:高管集体出走背后暗藏哪些危机?
- 加密帝国崩塌时刻:赵长鹏低头认罪,43亿美元和解案背后的博弈
- 10款主流加密钱包横评:哪款最适合你的数字资产需求?
- Worldcoin的未来岌岌可危?深度剖析奥特曼的加密UBI实验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