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亏认倒投资霉吗的只挖矿者真能自后,
说起加密货币投资,Filecoin挖矿绝对是个绕不开的话题。记得2017年那会儿,这个项目刚出来时,圈内简直炸开了锅,到处都是"下一个比特币"的炒作声。说实话,我当时也心动过,但看到那些动辄几万块的矿机价格,愣是没敢下手。现在看来,这决定可能救了我一命。 Filecoin的故事要从2014年说起,斯坦福高材生Juan Benet搞出了一个叫IPFS的去中心化存储系统。这玩意儿确实有点意思,能把文件切碎了加密存储在不同节点上,有点像把银行金库拆成无数个小保险箱藏在不同地方。2017年正式推出Filecoin时,那场面简直了——投资机构抢着送钱,普通散户想投还没资格,因为人家要求年收入至少20万美元。 我有个做IT的朋友老张,2018年花8万块买了台号称"专业级"的Fil矿机。结果机器到手才发现,要24小时恒温运行,光每月电费就2000多。最后只能把机器托管给销售商,结果三年下来,挖的币还不够付托管费的。像老张这样的例子,我身边一抓一大把。 说到挖矿监管,这事儿挺有意思的。2021年之前,国内对挖矿的态度就跟看自家孩子玩泥巴似的,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直到那年9月,11个部委突然联合发文,直接把挖矿列入了黑名单。这政策来得比我老家的暴雨还突然,很多矿场老板连机器都来不及搬。 最近看到个案例特别典型:北京某法院判了个2020年的矿机买卖纠纷,认定合同有效,判卖家赔偿损失;而同样的事情要是发生在2021年9月之后,法院直接就会认定合同无效。这前后的差别,比北京的雾霾和蓝天反差还大。 经常有投资者问我:"刘律师,我矿机买亏了能告吗?"我的回答通常是:"先告诉我你什么时候买的。"这可不是我卖关子,而是维权这事儿真得分时间节点: 如果是2021年9月3日之前买的,那就要看卖家有没有违约。比如说承诺的算力达不到、机器频繁宕机之类的。我去年处理过个案子,客户买了10台矿机,结果有6台根本不能正常运转,最后法院判卖家赔了80%的货款。 但如果是之后买的,情况就复杂了。去年有个客户花50万买的"云算力",结果发现就是个骗局。虽然最后帮他要回了部分钱款,但因为合同本身无效,很多预期收益都要不回来。 每次看到那些血本无归的投资者,我都特别感慨。加密货币市场就像是个巨大的赌场,有人一夜暴富,更多的人倾家荡产。但说实话,Filecoin的技术理念确实有可取之处,只是被过度炒作玩坏了。 现在的监管环境虽然严格,但未必是坏事。至少能让真正想做实事的人留下来,把那些只想割韭菜的赶出去。对普通投资者来说,记住两点:第一,不懂的东西别碰;第二,政策红线千万别踩。毕竟在投资市场里,活着比赚钱更重要。Filecoin的崛起与没落:一场资本的狂欢
政策风向:从灰色地带到全面禁止
维权指南:时点决定成败
写在最后:狂热之后的冷思考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加密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:主流币与模因币齐飞,牛市信号愈发明显
- 以太坊质押困局:Vitalik的破局之道
- Ordinals生态:当艺术与投机擦出火花
- 比特币闪电网络野蛮生长:两年暴涨12倍的秘密
- 加密市场惊魂24小时:老韭菜的血泪教训
- 矿机巨头的寒冬:比特大陆发薪危机折射行业阵痛
- AI革命下的金融新纪元:当科技遇上机遇
- 比特币市场惊现罕见分歧:23,000美元或28,233美元?
- 12.7视频干货分享:把握比特币减半前的黄金买点
- DeFi隐私困境:当理想照不进现实的尴尬处境
- 区块链世界里的二八定律:以太坊与波场如何吃掉市场蛋糕?
- Lido真会成为以太坊的阿喀琉斯之踵吗?听听业内人士怎么说
- 监管风暴持续发酵:SEC与Binance.US的资产之争愈演愈烈
- 灰度ETF裁决倒计时:SEC的十字路口会如何影响加密市场?
- 揭秘Lido如何用一招流动性质押改写DeFi游戏规则
- 资深投资人忠告:这些山寨币坑太深,新手千万别碰!
- WSPN华丽转身:一个小众支付网络的逆袭之路
- 狗狗币真要凉了吗?市场动荡下的生存之道
- NTRN空投狂欢:百倍神话还是泡沫陷阱?
- 津巴布韦的黄金数字币:一场对抗通胀的货币实验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