统投特币革命当传R带颠覆标遇资指来的金融上比思维
金融世界里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指标,仔细想想其实挺有意思的。就像小时候深信不疑的童话故事,等我们长大后才意识到其中有多少经不起推敲。市盈率、净资产估值这些看似神圣不可侵犯的投资圣杯,说到底也不过是华尔街几十年来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罢了。 记得我刚入行时,前辈教导说自由现金流是投资决策的"北极星"。这个观点确实帮我在传统领域收获颇丰,但自从接触到比特币这个概念后,我的整个投资世界观都被颠覆了。这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,欧洲人还固执地认为世界是平的。 让我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:传统投资者看着比特币公司,就像上世纪60年代的人看电脑——他们知道这东西很重要,但就是搞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值钱。MSTR这类公司正在做的事情,本质上是在重建价值评估的坐标系。 我发现mNAV(市值与净资产价值之比)这个概念特别有意思。它就像是给传统市净率做了个区块链时代的升级改造。你知道标普500的历史市净率波动区间吗?1.5到5.5倍之间。有趣的是,MSTR的mNAV居然也在这个区间里跳舞。 但这里有个精妙之处:当人们质疑为什么要为比特币支付溢价时,他们其实是在重复当年质疑亚马逊市盈率的错误。我在2015年就犯过这个错,那时觉得亚马逊的估值简直疯了。现在回头看,疯的是当时的我。 这些公司凭什么获得溢价?让我用餐厅来打个比方: 1. 就像米其林三星餐厅能把普通食材做成天价料理,专业团队运作比特币的效率远超散户 2. 他们的融资渠道,就像是拿到了顶级供应商的独家折扣 3. 运营杠杆则像是餐厅的中央厨房系统,规模效应让边际成本越来越低 说到融资,MSTR玩的可转换债券简直是个金融魔术。这就像是用未来可能的股权增值作为抵押,现在就能拿到便宜资金。我在投行工作时,见过无数公司尝试类似操作,但能把比特币这个变量加进去玩得这么溜的,Saylor确实是第一人。 在167家持有比特币的上市公司中,有21家是折价交易的。这让我想起2008年时那些看似"便宜"的银行股。表面看是捡漏,实则是价值陷阱。就像我常对客户说的:便宜的东西往往有便宜的道理。 但MSTR不一样。2022年熊市时,他们的表现堪称教科书级别的"钻石手"。当时市场跌得亲妈都不认识了,他们却通过债务重组保住了所有比特币。这种定力,让我想起巴菲特在互联网泡沫时期的坚守。 作为一个老交易员,我得说现在的图表相当诱人:- 200日均线在353美元形成强力支撑- Z分数显示价格处于负2个标准差- 相对强弱指标深度超卖 这就像看到暴风雨前的宁静。2016年比特币减半前,我也看到过类似的图形组合。当时没敢all in,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肉疼。 有客户问我:"现在买MSTR是不是晚了?"我的回答是:十年前买比特币的人也被问过同样的问题。真正应该关心的是,他们的每股比特币持有量还在持续增长吗? 这就像种果树。短期来看,果子可能被风雨打落;但只要树在长大,终会迎来丰收的季节。现在mNAV压缩到1.5倍,在我看来不是风险,而是机会。毕竟,当市场情绪回暖时,估值扩张带来的收益往往最令人惊喜。 说到底,投资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:当多数人还在用旧地图找新大陆时,少数人已经在绘制全新的航海图了。而MSTR,正在书写数字资产时代的新航海传奇。一个投资老兵的新思考
mNAV:数字黄金时代的新市盈率
比特币公司的三大护城河
价值陷阱与钻石手的博弈
技术面发出的买入信号
写在最后的投资哲学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周末行情观察:太子币稳中有降,市场波动持续低迷
- TCL电子逆势突围:从产品升维到市场深耕的进阶之路
- 为什么Pendle能成为半年25倍的加密黑马?深度解析收益交易新玩法
- GPT-5困局:当技术革命撞上天花板,OpenAI可能不是最终赢家
- 加密世界的刺头:Coinbase为何敢与SEC硬碰硬?
- 重磅!我们与HotsCoin达成战略合作
- 绿洲基金会:打造风投界的联合国
- 山寨币还有机会吗?一位老韭菜的真心话
- 稳定币江湖:为何USDC和DAI总是掉链子?
- 寒冬中的光芒:MOBOX如何重塑GameFi的未来格局
- 深圳币圈老炮儿眼中的RWA:火得莫名其妙的老套路
- 柴犬币狂欢:当市场热情遇上代币销毁狂潮
- 8月27日关键数据来袭:币圈老手教你如何应对市场变局
- 当华尔街大佬们开始认真玩转区块链:一场正在上演的金融革命
- 美国政府手里的比特币:一场意外造就的加密帝国
- 当供应链遇上区块链:ICEDAO如何重塑商业信任体系?
- 以太坊高位震荡洗盘:CPI之夜暗藏玄机
- 加密货币世界:一场疯狂的金钱游戏
- ARK代币暴涨35%的幕后故事:机遇还是泡沫?
- 虚拟货币洗钱行为:司法认定中的那些弯弯绕绕
- 搜索
-